殯葬知識

親人過世後,為什麼要守喪?守喪期間注意 事項與現代意義

001 親人過世後, 為什麼要守喪? 殯葬也能詐騙? vivipic

目錄

當至親離世後,家屬除了悲痛與不捨,傳統上也會進入「守喪期」。守喪又稱服喪或守孝,是華
人文化中表達「孝道」的一種方式,藉由一段時間的莊重哀悼,來追思親人、表達感恩。

守喪的由來與意義

傳統觀念認為:孩子出生三年,父母無微不至照顧;因此父母離世後,子女應守喪三年,以此回
報恩情。雖然現代社會已不再嚴格要求「三年守制」,但透過一段服喪期,仍能表達對逝者的思
念與孝心。

守喪要多久?

不同家庭、信仰會有差異,常見的守喪時間包括:
● 百日:親人過世滿一百天,常以簡單祭拜、誦經完成。
● 對年:逝者滿一周年,屬於重要追思日,家族會一同舉辦祭祀。
● 至出殯結束:部分家庭會在告別式後即結束守喪。
重點在於「心意」,並沒有絕對固定的長短。

守喪期間的常見禁忌

為了表達對逝者的尊重,家屬在守喪期通常會避免:
● 出入宮廟祈求神佛
● 進入他人家中拜訪
● 參加婚禮、喜宴等紅白喜事
● 穿著鮮豔華麗的服飾
● 剪髮、修鬍子
● 參與大型慶典或過度歡樂活動
這些禁忌不在於迷信,而是象徵莊重與莊嚴,表現出對亡者的思念。

若不小心觸犯禁忌怎麼辦?

很多人擔心「守喪期間剪頭髮或參加聚會會不會影響運勢?」其實不會。禁忌的本質是「禮俗
與孝心的展現」,並非懲罰。只要心懷誠意,真誠追思,才是守喪的真正意義。

守喪的現代觀念:心意為先

現代社會不再強調繁瑣的形式,而是注重心意:
● 有的家庭遵循傳統,完整執行守喪流程;
● 有的家庭選擇簡化,用更符合生活的方式來紀念。
無論形式如何,最重要的是 我們曾真心懷念、好好道別。

✨生命予光有限公司 — 台中在地禮儀公司

我們不僅陪伴家屬走過告別的每一步,更以 完整的生命禮儀服務 為重點,提供貼心的「後續關懷」。
無論是百日、對年、合爐等傳統流程,或是其他延續性的追思需求,我們都能以專業與溫暖協助家屬圓滿完成,讓思念與孝心有妥善的寄託。
若您對服喪習俗或生命禮儀有任何疑問,歡迎諮詢我們,由專人為您解說與協助。